2013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歷史罕見的自然災害、緊迫艱巨的轉型發展任務,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克難攻堅,奮力拼搏,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這條主線,大力開展“秀美旌德深化年”活動,全縣經濟發展實現穩中有進,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3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5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9億元,增長13.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2億元,增長8.9%。人均生產總值20434元,比上年增加2092元。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為21.3:48.7:30,二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工業化率為36.3%。
2013年全縣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萬元
|
指 標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生產總值 |
306057
|
10.0 |
|
第一產業 |
65260 |
3.2 |
|
第二產業 |
149017 |
13.6 |
|
工業 |
111132 |
12.0 |
|
建筑業 |
37885 |
19.0 |
|
第三產業 |
91780 |
8.9 |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9620
|
8.0 |
|
批發和零售業 |
14979 |
12.8 |
|
住宿和餐飲業 |
4300 |
6.7 |
|
金融業 |
7873 |
14.8 |
|
房地產業 |
8054 |
6.4 |
|
營利性服務業 |
10653 |
4.6 |
|
非營利性服務業 |
36301 |
8.5 |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013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090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15公頃,甘蔗種植面積150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720公頃。
全年糧食總產量58861噸,下降2.3%。油料產量6652噸,下降6.3%。棉花產量124噸,下降21%。煙葉產量1400噸,增長250%。茶葉產量360噸,下降13.7%。
2013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
產品名稱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糧食 |
58861 |
-2.3 |
|
其中:稻谷 |
49608 |
-4.1 |
|
油料 |
6652 |
-6.3 |
|
其中:花生 |
1200 |
14.3 |
|
油菜籽 |
4712 |
-5.8 |
|
棉花 |
124 |
-21.0 |
|
烤煙 |
1400 |
250 |
|
蠶繭 |
135 |
3.1 |
|
茶葉 |
360 |
-13.7 |
|
蔬菜 |
48538 |
-0.4 |
|
水果 |
1377 |
38.4 |
年末全縣生豬存欄45996頭,比上年下降5.5%;全年生豬出欄73108頭,增長0.2%。全年肉類總產量8992噸,比上年下降1.5%。禽蛋產量1765噸,增長9.4%。全年水產品產量1842噸,增長4.8%。
2013年,全縣新增新增市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示范社1家、市級專業合作社6家,發展家庭農場21家,鵲嶺白茶獲綠色食品A級認證,博仕達農業科技獲評“全省規范化養殖示范基地”。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8.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8%;農用拖拉機達到3720臺,其中大型拖拉機24臺,聯合收割機達到175臺;全年農村用電量3076.6萬千瓦小時,增長8.3%;化肥施用量(折純)5077噸,下降40.1%。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3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9戶。201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7688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全縣共有3個行業的增加值過億元,共達33016.6萬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的33.8%,其中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業最大,達32054萬元。
規模以上工業中,分所有制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0961萬元,比上年增長11.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5178萬元,下降7.1%;國有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308萬元,增長15.1%。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實現增加值64482萬元,同比增長16.3%,輕工業實現增加值33206萬元,增長4.1%。
14個大類行業中11個同比實現增長,其中6個行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全縣平均水平。其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長最快增速達30.2%。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情況如下:大米生產72106噸,比同期增長16.5;磚生產6109萬塊,比同期下降15.8;玻璃纖維紗生產6117噸,比去年下降5. 2;點光源生產748萬只,比去年下降25.1。
2013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82385萬元,比上年增長6.2%;實現利潤總額29830萬元,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300.74。
2013年末全縣資質內建筑企業5家,全年建筑企業利稅總額894.3萬元,增長43.7%。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74785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7%;竣工面積152405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6908萬元,同比增長20.3%。從三次產業看。2013年,全縣第一產業投資下降38.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9.9%。分行業看,工業投資增長10.9%,其中制造業增長13.6%,制造業中裝備制造業增長12.1%。 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2298萬元,同比增長26.1%。全年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03374平方米,同比增長16.9%;商品房屋銷售額44257萬元,同比增長23.1%。全縣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630套,基本建成500套。 從重點項目看,2013年全縣計劃總投資億元以上在建項目20個,較上年同期增加9個,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13293萬元,同比增長89.1%。
五、國內貿易
2013年末全縣限額以上單位共31家。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43779萬元,比上年增長14.3%。分銷售地區看,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85583萬元,比上年增長14.4%,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8196萬元,增長14.1%。銷售額按行業分,實現批發業銷售額1098萬元,增長11.7%;實現零售業銷售額101926萬元,增長14.5%;實現住宿業營業額12977萬元,增長13.8%;實現餐飲業營業額27778萬元,增長14.2%。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全年實現商品零售額39331.7 (限上累計)萬元,增長22.5%,其中,汽車類類增長12.7%,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22.8%,中西藥品類增長3.9%,日用品類增長1.7%,服裝、鞋帽類下降20%,糧油、食品類增長12.4%。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86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出口3866萬美元,增長76%。
全年新批省外合同項目82個,新開工建設省外項目82個,實際利用省外資金37.9億元,其中工業類投資占利用省外資金61.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00萬美元,增長46.3%。
2013年,成功舉辦第三屆靈芝產品博覽交易會,榮獲“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縣”稱號。全年接待游客10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億元。全縣星級飯店總數3家,星級飯店客房340間,旅行社5家。全縣A級景區2家。
七、交通和郵電
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105495萬噸公里,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1%,公路客運周轉量59427.5萬人公里,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8%。年末全縣民用汽車保有量9775輛,公共汽車營運車輛14輛,出租車79輛。
年末固定電話3.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8萬戶,年末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計算機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6萬戶。
八、財政和金融
2013年,全縣財政總收入60077萬元,比上年增收7190萬元,增長13.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3749萬元,比上年增收7337萬元,增長20.2%,其中稅收收入完成46188萬元,增長7.1%。全縣財政支出103775萬元,比上年增加7652萬元,增長8%,其中,科學技術支出增長45.8%,教育支出增長5.2%,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0.1%,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15.5%。
2013年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428861萬元,增長8.1%,余額比年初增加32241萬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為293174萬元,增長14.6%,比年初增加37287萬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203388萬元,同比增長12.4%,余額比年初增加22496萬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縣共有各類學校22所,在校學生10058人,專任教師949人。中職學校1所,在校學生1125人;普通中學8所,在校學生3485人;小學13所,在校學生5448人。2013年,全縣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99.9%,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3.1%,高中毛入學率達91.1%。
全國科技進步縣通過驗收。全年完成專利申請量293件、專利授權167件。其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45項,外觀設計18項。有10家企業申報省高新技術產品,有10個產品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產品。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個,高新技術產品達到54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縣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所。共有文物保護單位31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3項,其中:省級2項,市級6項。旌德文廟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墨油煙技法”、“旌德漆畫”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綜合人口覆蓋率98%。
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7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衛生院1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536人,其中執業醫生、執業助理醫生308人。衛生機構共有床位536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1918人。新建縣醫院、保健所投入使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
2013年12月,旌德縣被評為“2009—2012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參加安徽省青少年縣級田徑錦標賽中獲女子100米第七名;參加安徽省第十三屆幼兒基本體操比賽中,獲幼兒乙組金獎和體育道德風尚獎。參加宣城市“奧運希望之星”運動會田徑、籃球、跆拳道錦標賽暨第三屆競技體育人才選拔大會中獲得4金、4銀、9銅團體總分三等獎。 參加宣城市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榮獲宣城市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縣市區組第四名團體三等獎。
群眾健身體育活動蓬勃發展,先后舉辦了首屆縣直機關運動會、“安健家園杯”職工乒乓球比賽、全縣健身舞大賽、全縣中小學生廣播操比賽、“宣酒杯”第八屆登山比賽、“觀志實業杯”圍棋賽、“農商行杯”第二屆迎國慶職工籃球賽等活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縣戶籍人口149889人,其中:男性人口77757人,女性人口72132人,性別比為107.8:100。全年人口出生率為9.1‰,死亡率6.1‰。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412元,增長13.5%。其中:工資性收入4354元,增長15.4%,家庭經營收入3147元,增長13.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031元,增長6.6%,其中食品支出3544元,增長8.8%,交通通訊支出586元,增長41.5%,居住支出1005元,增長26%。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50.4%。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7.4平方米。
年末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9460人、增長18.1%,參加城鎮失業保險人數7730人,下降0.5%。新增城鎮就業348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內。
2013年末全縣社會福利收養機構13個,社會福利收養單位床位820張。年末有1705名城鎮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5323名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十二、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3年,全縣共組織實施4個污染減排項目,污水處理集中處理率達100%。全縣共創成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省級生態鄉鎮9個,省級生態村15個和市級生態村68個。提升美好鄉村創建村7個,新創省、市級美好鄉村10個,總數達27個、覆蓋面達43%。
2013年,全縣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9起,死亡3人,同比分別下降55.81%和持平。其中工礦商貿(非煤礦山)事故1起,死亡1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10起,死亡2人;火災事故8起,沒有人員死亡。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占總控制指標的75%,其中工礦商貿事故死亡人數占控制指標的50%,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控制指標的100%。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2011年國家統計制度改革,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及房地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