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一鶴(1908-1940),又名呂志堅、呂本,旌德白地洪川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旌德縣抗日救亡運動領導人之一。
呂一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3歲時父母雙亡由本家親戚撫養長大。小學畢業后,在本村私塾任教。1924年,縣城進步人士汪易如在朱旺村創辦成志小學,意在把學生培養成有志氣的人才。全縣各地有志的青少年紛紛赴成志求學。16歲的呂一鶴聞訊后,辭去私塾教員,入朱旺村成志小學就讀。
1925年下半年,共產黨員梅大棟從江西安源回旌,在三都梅村成立中共支部。梅大棟與汪易如交往較深,常給成志小學師生送去進步書刊,呂一鶴、朱劍農等人從這些書刊中開始接觸革命理論,思想受到熏陶。
呂一鶴從成志小學畢業后,回西鄉廟首小學任教。1926年,梅大棟、汪易如等邀股集資在縣城創辦“輔仁書店”,呂一鶴雖薪金微薄,但仍資助一股,為籌辦書店出力。這個書店表面是賣一般書籍,實際是黨的地下機關,向社會秘密出售紅色書刊。呂一鶴常進書店閱讀革命書刊,為書店采購書籍,回校向師生傳授進步思想。
1927年3月,旌德成立革命政權,中共黨員譚梓生任縣長,全縣各地組織農抗會、婦抗會。呂一鶴等人在西鄉各村組織農抗會,發動貧苦農民斗地主,打土豪,掀起反封建勢力的民主運動。
1927年秋,中共旌德特別支部在西鄉下洋成立。次年夏,特支決定建立旌德縣民眾教育事業促進會,組織全縣小學教師,發起“倒江運動”。呂一鶴是這次斗爭的骨干,積極投入這次斗爭,他聯系各校教師,廣泛印發傳單,揭露縣反動教育局長江養吾的罪行。同年11月,三溪教育分會會長趙允鴻告密,江養吾勾結縣長呂寶璋,逮捕進步教師,強令解散教育促進會,部分進步教師被捕,呂一鶴及時轉移脫險。
1930年,西鄉黨組織活動逐步恢復,呂一鶴經譚笑萍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呂一鶴任廟首小學教務主任,期間,因再次參與組織“倒江”活動被捕。后經本家呂鹽興保釋出獄,介紹去杭州西湖絲綢廠做工,又到歙縣縣城內理發店謀生。
1938年冬,新四軍太平兵站在三溪舉辦訓練班,呂一鶴等數十名青年前往受訓。訓練結束后,呂一鶴回到縣城,與譚笑萍等人發起組建抗日戰地服務團,在全縣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地服務團由汪易如任團長,呂一鶴任副團長并主持工作,服務團下設總務、宣傳、組織、教護等10個小隊,有隊員100余人。
戰地服務團宣傳隊在呂一鶴的帶領下,深入農村,在全縣城鄉開展抗日教亡宣傳活動。宣傳隊每到一地,呂一鶴都向民眾發表演說,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書寫大幅標語,繪制宣傳壁畫。他還根據中共《新華日報》和《救亡日報》編發《總動員》半月刊和《抗戰》季刊,宣傳鼓動民眾抗日救國。
1940年初,國民黨頑固派再次掀起反共高潮,制造摩擦,禁售救亡書刊,破壞抗日統一戰線。呂一鶴感到環境險惡,借故到屯溪治病,轉移到新四軍軍部民運部,在涇縣章家渡負責組織田中合作社。這個合作社,表面上出售肥田粉、農機具,實際上是黨的秘密機關。不久,呂一鶴調任涇縣特種工作團團長,帶領團員赴南陵、繁昌、銅陵等地慰問新四軍二支隊、三支隊在抗日前線的將士。
1940年12月,“皖南事變” 前夕,新四軍軍部組織北撤時,呂一鶴因提出留守皖南,軍部領導懷疑他變節,將其錯殺。
1982年12月,按照黨的有錯必糾的政策,經中共徽州地委批準,呂一鶴被平反昭雪,追認為革命烈士。
(選自《旌德黨史人物傳略》,中共旌德縣委黨史辦公室、旌德縣檔案局、旌德縣地方志辦公室編,2012年11月,內部資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