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并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也是我們砥礪奮進、亮劍拼搏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人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應對危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始終以項目建設年和效能革命年活動為抓手,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
一、 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1億元,增長2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2億元,增長11.8%。人均生產總值首次跨越10000元,達11526元。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5.4:37.5:37.1變化為23:41.1:35.9,二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工業化率由上年的37.5%提高到41.1%。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45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15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11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綜合實力與先進縣市相比差距明顯,發展速度仍然不夠快;瓶頸制約因素較多,尤其是對外交通不暢狀況亟待改善;工業基礎薄弱,結構不合理、特色不明顯、集聚度不高;招商引資質量不高,在談、在建項目推進乏力;兩區建設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思想觀念需要進一步解放,政府效能需要進一步提升。
二、 農 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027公頃,油料種植面積4427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588公頃。
全年糧食總產量62287噸,增長5%。油料產量7500噸,增長15%。
2009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
產品名稱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糧食 |
62287 |
5 |
|
其中:夏糧 |
407 |
4.4 |
|
油料 |
7500 |
15 |
|
其中:花生 |
1000 |
39.1 |
|
油菜籽 |
5900 |
5.3 |
|
棉花 |
200 |
22.7 |
|
烤煙 |
50 |
凈增 |
|
蠶繭 |
330 |
-41.3 |
|
茶葉 |
326 |
10.5 |
|
蔬菜 |
46752 |
2.2 |
|
水果 |
1118 |
-9.2 |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8444畝,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
全年肉類總產量8737噸,比上年增長20.2%。禽蛋產量1467噸,增長7.9%。全年水產品產量1570噸,增長4%。
農業產業化取得新進展。2009年,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7個。中國靈芝之鄉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成立了靈芝產業發展委員會和行業協會,新增種植面積106畝,“云樂”和“樂瑞思”系列靈芝產品入選首屆安徽食品行業十大重點推廣品牌并成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華隆生態水稻獲得有機食品轉換期認證,“旌川”梅花鱉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富滿”大米和“天山鶴”茶葉榮獲省級名牌農產品,“天山真香”茶葉原產地標志通過省級認定。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2009年,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6.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0%; 農用拖拉機達到1964臺,增長30.5%,聯合收割機達到136臺,增長147.3%;全年農村用電量2499萬千瓦小時,增長24.3%;化肥施用量(折純)7130噸,增長1.3%。
一、 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5.1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99億元,比上年增長34.1%。規模以上工業中,分所有制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98億元,比上年增長29.1%;“三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0.34億元,增長50.4%;國有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0.35億元,下降5.3%。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1.98億元,比上年增長26.9%,輕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01億元,比上年增長47%。
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分行業增加值及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
|
計 量 單 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非金屬礦選業 |
萬元 |
2029 |
19 |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萬元 |
1145 |
170.4 |
|
食品制造業 |
萬元 |
703 |
38.1 |
|
紡織業 |
萬元 |
4185 |
51.5 |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
萬元 |
3975 |
51.7 |
|
造紙及紙制品業 |
萬元 |
281 |
|
|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
萬元 |
224 |
25.2 |
|
醫藥制造業 |
萬元 |
6005 |
14 |
|
塑料制品業 |
萬元 |
273 |
65.7 |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萬元 |
4970 |
-10.1 |
|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
萬元 |
71 |
38.9 |
|
金屬制品業 |
萬元 |
5316 |
142.7 |
|
通用設備制造業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
萬元 萬元 萬元 萬元 |
3912 3897 954 1996 |
44.8 79.6 292.7 -17.9 |
|
主要產品產量 |
|
|
|
|
棉混紡布 |
萬米 |
205.2 |
1.5 |
|
生絲 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 玻璃纖維紗 |
噸 平方米 噸 |
20 193000 21174.2 |
-42.9 70.8 -5.4 |
|
電光源 |
萬只 |
770 |
25.8 |
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2009年,全縣65家(快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17億元,比上年增長34.2%;實現利稅1.5億元,比上年增長19.9%;虧損企業7家,比上年下降12.5%,虧損企業的虧損總額0.23億元,比上年增長356.8%;產成品庫存1.18億元,比上年增長33.2%。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78.63,比上年提高14.9個點,其中總資產貢獻率15.13%,比上年下降0.36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26.28%,下降8.8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0.62%,比上年下降0.99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6.64%,下降0.25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5.94%,上升2.36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3.06次,提高0.12次;全員勞動生產率87932元/人,提高43.7%。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億元,比上年增長12%。三級及以上建筑企業完成房屋建筑面積24.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3.4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億元,比上年增長64.9%。其中,城鎮投資14.4億元,增長69.2%;農村投資7.3億元,增長72.7%;技術改造投資6.9億元。
從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4億元,和上年持平;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5億元,增長70.5%;第三產業投資7.6億元,增長220.8%;在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完成13.5億元,增長97.5%,占全部投資比重的56.3%。
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35億元,增長27.3%。商品房屋銷售額2.3億元,增長109.1%。
重點工程建設投資進展順利。全縣2009年安排計劃投資億元以上重點工程項目3個,完成投資3.6億元。當年完成投資超億元的項目2個。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7.9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分城鄉看,縣的零售額4.5億元,增長15.7%,縣以下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4億元,增長22.7%。分行業來看,批零貿易業零售額6.5億元,增長18.1%,住宿餐飲業完成1.3億元,同比增長20%,其他完成0.1億元,同比增長27.4%。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446萬美元,其中,出口443萬美元;首次進口3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7.4萬美元,增長15.9%。
全年接待旅游者41萬人次,增長2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億元,增長24%。全縣景區數3家,其中A級景區數2家。全年新增旅游星級賓館1家,全縣星級賓館總數達到4家。全年新增全省優秀旅游鄉鎮2個、省市星級農家樂2戶、旅游商品生產示范企業8戶,古藝油煙徽墨成為國家外交外事備選禮品。
七、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發展加快。全年完成公路客貨運周轉量36575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32.1%。其中貨物周轉量36012萬噸公里,公路客運周轉量5630萬人公里。年末全縣民用汽車擁有量2600輛,比上年增長30%。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4%。年末固定電話及小靈通用戶35300戶,移動電話用戶35000戶,年末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計算機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5238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1.85億元,增長32.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億元,增長30.9%。全年全縣財政支出4.49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科教文衛支出增長303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7.8%,公共安全支出增長102.3%,環境保護支出增長15.2%,農林水支出增長58.3%。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人民幣口徑,下同)20.7億元,增長16.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5億元,增長14.9%。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7.16億元,增長12.9%,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6億元,同比減少4.1%;中長期貸款余額3.35億元,增長62.2%。
全年保險業保費收入5328萬元,比上年增長6.9%。賠款和給付支出1930萬元,增長17.2%。
九、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縣共有各類學校69所,在校學生14503人;教職工1806人,其中專任教師 1178人。普通中學11所,專任教師487人,在校學生5044人;小學18所,專任教師521人,在校學生5311人。義務教育普及程度保持了較高水平,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高中毛入學率76.01%。
年末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 1所。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4項。廣播電臺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電視臺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3%。
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2個,婦幼保健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個,衛生監督所1個,單采血漿站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518人,其中執業醫生和執業助理醫生252人,注冊護士142人。醫院、衛生院床位301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4萬人,參合率為90.3%。
全年共派出19名選手分別參加了全省撲克升級比賽、全市乒乓球比賽和全市圍棋比賽。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舉辦了全民健身展示活動,舉辦了國慶籃球比賽以及兩次中國象棋比賽。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9年,年末全縣戶籍人口15.07萬人,比上年增加239人。據計生部門統計全年人口出生率為8.04‰。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638元,增長7.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844元,其中食品支出2088元,交通通訊支出303元。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9.4平方米。
年末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8424人,比上年增長3.8%。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5168人,比上年增長7.2%。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8000人。
截止2009年底,全縣共有各類收養單位11個,年末床位320張,年末在院198人。年末有2359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有5335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銷售社會福彩票420萬元,其中電腦福利彩票360萬元。
十一、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達標率92%,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149.5噸,比上年下降5.3%。
繼續實施“百鎮千村萬戶”生態示范工程,積極創建生態示范基地。2009年,完成2個示范鄉鎮和22個示范村建設,白地村、玉屏村被批準為省級衛生示范村,實施了白沙河、新建河、玉水河等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
2009年,全縣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42起,死亡6人,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 0.35 ,比上年下降0.05%。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1起。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核算數。
2、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 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