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旌德縣把理論宣講作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抓手,積極開展“四化”宣講,著力打造“理響旌德”品牌。
專業化開展主題宣講。舉辦梓山大講壇。先后邀請宣城市黨史研究室陳虎山作《黃高峰精神與旌德人民的百年奮斗》專題輔導報告;邀請市委宣講團成員、宣城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研室主任黃書芳,省級宣講團成員、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思政權益處副處長周敏等來旌作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開辦主題讀書班。縣委常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負責同志,各鎮黨委書記、縣直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縣委各巡回指導組組長、黨員干部代表200余人參加。聆聽市委宣講團成員、市委黨校副縣級干部胡德茂《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專題報告;與會人員開展了分組研討;部分縣領導作了交流發言。組建專業宣講隊。整合縣委黨校、縣委講師組、“新風語論”志愿服務隊等資源,組建專業化宣講隊伍,面向全縣黨員干部開展主題宣講,其中縣級層面開展示范宣講70余場,受眾5200余人次。
藝術化開展基層宣講。以“戲曲”為主要內容,開展“鄉土式”宣講。為讓宣講接地氣,該縣把黨史學習教育和“送文化下鄉”結合起來,編排紅色戲曲、創作孵化皖南花鼓戲《洞房槍聲》,編排紅色快板劇《“五個一”放光芒》等原創節目,開展基層巡演宣講,目前已開展36場,受眾6000余人次。以“六進”為主要形式,開展“分眾式”宣講。針對藝術化宣講“六進”活動的不同群體,創新開展文藝匯演、演講比賽、詩歌朗誦等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如三溪鎮三溪社區結合建黨100周年慶祝活動,開展文藝匯演,參與黨員、群眾250余人;縣梓陽學校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藝術節活動,參與師生2000余名。以“所站”為主要平臺,開展“互動式”宣講。各鎮各單位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認真開展“舉旗幟·送理論”建黨百年微宣講活動。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干部、老戰士以及道德模范等群體優勢,深入基層、面向群眾,開展政策性解讀、互動式宣講。截至目前,共開展微宣講1100余場、受眾43000余人次。
多元化開展社會宣講。設置固定宣傳牌。通過設置100余處戶外宣傳牌、LED顯示屏、宣傳櫥窗等,并通過喇叭“傳”、簡報“刊”、街道“掛”等載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黨史知識送入尋常百姓家。特別是面向廣大青少年,廣泛開展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宣傳教育,著力營造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濃厚氛圍。設置鄉村大喇叭。充分發揮900余個“鄉村大喇叭”在農村黨史學習教育中的作用,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村入戶、入腦入心。設置流動大課堂。該縣利用80輛綠色公交車,積極打造“黨史學習教育流動大課堂”以及傾力建設的“旌德縣紅色記憶展示廳”“旌德耕讀文化黨史園”“旌德紅色大道”等社會宣傳特色做法,被《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安徽日報》《中安在線》等省級以上媒體推介。
網絡化開展欄目宣講。開設特色欄目。充分發揮“互聯網+宣講”作用,挖掘整理旌德豐富的黨史學習教育資源,開設《紅色旌德》《跟著小旌來打卡》等特色欄目,為全縣黨員干部學習提供生動教材。開設網絡平臺。通過“兩微一端”平臺和電視“播”、微信“轉”,在網上、線上展播通俗易懂的音視頻,有效提高宣講覆蓋面。截止目前,已展播宣講比賽優秀節目、“百首歌曲頌黨恩”歌曲、皖南花鼓戲小戲孵化成果等100余次。開設宣講視頻。以地方黨史紅色資源為主題錄制《早梅發高樹 迥映山鄉紅—少年英雄梅大梁》《窮苦人的草鞋縣長》等5部微宣講視頻,分別在宣城市委黨校公眾號、旌德縣委組織部“旌旗飄揚”、縣委宣傳部“微旌德”、縣委黨校“兩山”理論培訓中心公眾號上連播;縣融媒體中心與“微旌德”微信公眾號聯合開辟“學黨史·主播說”主題教育專欄,講述百年黨史,汲取奮進力量,領航旌德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