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中,陳列著一位旌德籍新四軍烈士遺像。遺像下方的文字介紹到:項永章(1914-1942),安徽旌德人,中共黨員,新四軍三支隊組織科副科長,皖南事變被俘入獄。
項永章,化名張少卿,安徽省旌德縣人,共產黨員。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閩浙贛邊區參加了紅軍游擊隊。抗戰開始后隨游擊隊編入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后隨部隊跟隨新四軍軍部進駐安徽涇縣。1941年1月皖南事變前夕,第五團與軍部特務團合編為第三縱隊,項永章任第三縱隊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
皖南事變發生后,項永章在戰斗中被俘,和其他被俘的新四軍指戰員一道被押解到江西,關押在上饒集中營。項永章起先被關押在集中營第二中隊,是第二中隊的秘密黨支部成員,后被轉囚于第六中隊。
1942年5月,日本侵略軍發動浙贛戰役,從南昌和杭州沿浙贛鐵路兩路對進,浙江的金華、衢縣相繼淪陷,江西的玉山、上饒等地岌岌可危。6月5日凌晨4時許,在上饒集中營被關押的在皖南事變中被捕的新四軍指戰員和東南各省抓捕來的共產黨人及愛國志士6個中隊800余人在國民黨憲兵的嚴密押解下,啟程向閩北轉移。
集中營第六中隊秘密黨支部在轉移開始前,經過反復配釀討論,確認武夷山是閩北革命老根據地的中心區域,有中共福建省委的組織及抗日自衛武裝在此活動,可以得到接應,決定“伺機在押解途中舉行暴動”,集體越獄,并擬訂了具體方案,明確越獄后的去向以及聯絡辦法等。項水章曾在閩浙贛邊區打過游擊,比較了解武夷山區黨組織的情況,他向秘密黨支部作了介紹,并被安排為暴動的參謀和向導。6月6日傍晚,集中營行至閩贛交界的江西鉛山縣石塘鎮。7日,由于轉移途中有人越獄逃走,項永章被視作危險分子,突然從第六中隊被憲兵調開單獨關押。集中營在石塘鎮停留了9天,項永章等人受到了嚴刑拷打,但項永章始終沒有泄露暴動機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6月13日晚,項永章和其他7位革命志士一起, 在石塘被國民黨憲兵特務秘密殺害,釀成了上饒集中營的“石塘慘案”。
6月15日,集中營離開石塘,繼續向閩北開拔。16日,集中營翻過武夷山脈的分水關,進入閩北地界的崇安縣。當晚,準備參加暴動的第六中隊秘密黨支部書記和一名支委、三位骨干也被殺害。17日傍晚,第六中隊在崇安縣赤石鎮舉行了越獄暴動,多數人利用地形地貌及暮色為掩護,成功逃脫。到7月1日,有39位參加赤石越獄暴動人員,根據在集中營項永章等人提供的情況,到武夷山區找到了地方黨組織。他們和茅家嶺越獄暴動逃脫人員、崇安縣委武工隊組成了一支約60人的游擊隊。不久,這支游古隊便奇襲了江西省鉛山縣里洋關的國民黨軍二十六軍軍部槍械所,繳獲了8挺機槍、6挺手提機關槍和80余支步槍。
如今,項永章烈士的遺像懸掛在江西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的墻上,靜靜地接受著人們的憑吊和懷念。沒有人知道項永章烈士在武夷山區參加游擊隊的經歷。他和無數烈士一樣,把自己的熱血和生命都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他是旌德的驕傲,也是祖國的驕傲。他的英名在家鄉旌德、在祖國的大地上永放光彩。
(選自《旌德新四軍歷史研究》第十七期,2009年5月,旌德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主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