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全縣上下堅持以“發展加速”為主線,圍繞“增速領先”和“總量擴張”兩大目標,開拓創新、克難奮進,取得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全面勝利,全縣社會經濟呈現速度加快、效益趨好、結構優化、活力增強、和諧發展的大好局面,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實現了“十一五”完美收官。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增長15%,比上年上升1.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7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2億元,增長25.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5億元,增長10.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3508元。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為23:45.2:31.8,工業化率由上年的29.7%提高到33.5%。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4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3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
二、 農 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097公頃,油料種植面積4033公頃,棉花種植面積95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660公頃。
全年糧食總產量62583噸,油料產量7064噸,棉花產量118噸,煙葉產量60噸,茶葉產量332噸。
2010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
產品名稱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糧食 |
62583 |
0.5 |
|
其中:夏糧 |
451 |
10.8 |
|
油料 |
7064 |
-5.8 |
|
其中:花生 |
1102 |
10.2 |
|
油菜籽 |
5250 |
-11.0 |
|
棉花 |
118 |
-41.0 |
|
烤煙 |
60 |
20.0 |
|
蠶繭 |
286 |
-13.3 |
|
茶葉 |
332 |
1.8 |
|
蔬菜 |
47690 |
2.0 |
|
水果 |
1103 |
-1.3 |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33公頃,退耕還林面積230公頃,森林撫育經營9100畝,森林覆蓋率達58.5%。竹林豐產增效示范工程,完成施工面積10332畝,鞏固完善了1個竹林豐產經營示范村,20家竹林豐產經營示范戶。
全年肉類總產量8880噸,比上年增長1.6%。禽蛋產量1510噸,增長2.9%。全年水產品產量1645噸,增長4.8%。
2010年,全縣新增省級龍頭企業3家,達到6家,截至2010年底,全縣擁有1個全國綠色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個省級以上標準化于畜禽養殖小區,12家無公害農產品有效論證企業,5個無公害農產品,2個綠色食品,8個有機食品。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2010年,全縣實施新農村共實施建設項目146個,2個省級示范鎮,22個省級示范村已完成22個村莊建設規劃和修編工作。
201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50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0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71688千瓦,比上年增長7.5%; 農用拖拉機達到2365臺,增長20.4 %,聯合收割機達到161臺,增長18.4%;全年農村用電量2591萬千瓦小時,增長3.7%;化肥施用量(折純)7091噸,下降0.5%。
二、 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2億元大關,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4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億元,比上年增長36.2%。規模以上工業中,分所有制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3248萬元,比上年增長27.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506萬元,增長14.3%;國有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273萬元,增長7.2%。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實現增加值33764萬元,同比增長20.2%,輕工業實現增加值56368萬元,增長48.4%。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分布的17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16個行業的工業生產保持增長。增速最快的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108%,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業和造紙及紙制品業分別比上年增長98.6%和81.1%,塑料制品業增長80.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78%。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包裝用木箱增長251%,棉混紡布增長228.3%,大米增長135.2%,活性炭增長91.8%,燈用鎮流器增長77%,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增長73.2%,玻璃纖維沙增長58.1%,光電源增長26.8%。
2010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石英砂 |
噸 |
20000 |
25 |
|
大米 |
噸 |
47421 |
135.2 |
|
棉混紡布 |
萬米 |
673.7 |
228.3 |
|
包裝用木箱 |
立方米 |
3685 |
251 |
|
竹地板 |
萬平方米 |
160.6 |
29.6 |
|
活性炭 |
噸 |
3504 |
91.8 |
|
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 |
平方米 |
334358 |
73.2 |
|
玻璃纖維沙 |
噸 |
35441 |
58.1 |
|
銅材 |
噸 |
2000 |
凈增 |
|
光電源 |
萬只 |
976 |
26.8 |
|
燈用鎮流器 |
萬個 |
105.3 |
77 |
2010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5846萬元,比上年增長71.5%;實現利潤總額19768萬元,比上年增長84.8%;產成品庫存16354萬元,比上年增長38%。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230.8,比上年提高52.2個點,再創我縣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歷史最高水平。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3835萬元,比上年增長11.3%。三級及以上建筑企業完成房屋建筑面積254132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4.2%;竣工面積156605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5039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8.7%。其中,城鎮投資175689萬元,增長22.4%;農村投資81844萬元,增長12.2%;技術改造投資109682萬元,增長59.8%。
三次產業投資中第二產業增長迅猛,工業投資比重上升。2010年,全縣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4.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9%;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4.3%。二產中工業投資187835萬元,增長39.5%,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份額由上年同期的56.1%提高到65.9%,工業投資比重上升9.8個百分點。
從重點項目看,2010年全縣5000萬元以上新開工的項目共9個,累計完成投資36501萬元;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個,比2009年增加2個。
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7506萬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6.9%。全年房地產施工面積189180平方米,竣工面積89146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14543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31119萬元。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92552萬元,比上年增長19.1 %。分銷售地區看,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5532萬元,比上年增長23 %,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7020萬元,增長13%。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67937萬元,增長40%;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4615萬元,增長35%。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全年實現商品銷售190652萬元,增長88%,其中批發業45958萬元,零售業149750萬元,分別增長78%和88%。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66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8.4%,其中,出口661萬美元,增長49.1%。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 2家,合同外資2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77萬美元,增長51.3%,。
榮獲中國十佳休閑養生旅游縣桂冠,成功舉辦了第二屆靈芝文化旅游節,“中國靈芝之鄉,休閑養生天堂”旅游品牌日趨成熟。全年接待游客 50萬人次,增長23%,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億元,增長25%。全縣A級景區數達到3家。全縣星級賓館總數達到4家。全年新增旅行社2家,旅行社總數達到4家。
七、交通和郵電
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63506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6%,公路客運周轉量5500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9%。年末全縣民用汽車保有量3650輛,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1450輛,。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523萬元。年末固定電話35500戶,移動電話用戶38850戶,年末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計算機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8723戶。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財政總收入完成30307萬元,比上年增收11800萬元,增長63.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893萬元,比上年增收6655萬元,增長59.2%。稅收收入中增值稅、營業稅和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完成9141萬元,增收3761萬元,增長69.9%。地方財政支出60730萬元,比上年增長35.3%。其中,科學技術支出增長265.4%;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100.2%;醫療衛生支出增長70.4%;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53.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30.2%;教育支出增長16%。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人民幣口徑,下同)284738萬元,比年初增加77410萬元,增長37.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82242萬元,比年初增加32473萬元,增長21.7 %。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06154萬元,比年初增加34573萬元,增長48.3%,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7056萬元,同比增長2.7 %;中長期貸款余額63449萬元,增長89.5%。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縣共有各類學校71所,在校學生13837人;教職工 1911人,其中專任教師1183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學生1102人;職業高中學校1所,在校學生1238人;初中7所,在校學生3166人;小學17所,在校學生5162人;幼兒園等42所,在校學生2813人。義務教育普及程度保持了較高水平。2010年,全縣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99.22 %,初中畢業生升學率86.54%。高中教育得到快速發展,高中毛入學率達79.46%。
全年專利申請量68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授權量36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9項,外觀設計5項。有11家企業申報省高新技術產品,有16個產品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產品。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個,高新技術產品達到21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縣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 1所。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4項。廣播電臺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電視臺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3%。
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6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衛生院1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09人,其中執業醫生266人,注冊護士159人。衛生機構共有床位376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0798萬人,參合率為96.07%。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得到加強。
在宣城市首屆殘疾人運動會,我縣獲得3枚金牌、2枚銀牌、1枚銅牌。成立了旌德縣體育總會并召開第一屆代表大會。足球協會、籃球協會、圍棋協會相繼成立。舉辦了靈芝之鄉·中國圍棋名人賽,邀請了圍棋界的元老聶衛平、程祖德、王汝南、華以剛四位參加,華學明為這次的邀請賽裁判。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先后舉辦了旌德縣“膠囊杯”國慶籃球聯賽、第一屆“119·吉利德杯”圍棋比賽、“華豐村新農村建設杯”籃球邀請賽、“梓山·名人苑”杯首屆九人制足球賽等多項賽事活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規模呈負增長趨勢。年末全縣戶籍人口150595人,比上年末減少137人,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452元,增長 17.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019元,增長18.8%,其中食品支出下降7.6%,交通通訊支出下降14.2%,居住支出增長 57.5 %。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7.97%,比上年下降11.7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7.2平方米。
年末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8858人,比上年增長5.2%。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6311人,比上年增長7.5%。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9720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為1682人。
2010年,全年有2346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5418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戶實現應保盡保。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387.5萬元,其中電腦福利彩票373萬元。
十二、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達標率99%,工業煙塵排放量達標率100%。
2010年,“千村百鎮示范工程”、美麗和諧鄉村及新農村建設示范帶累計投入778萬元,共硬化村莊內道路35310米,硬化溝渠9295米,清理河道7980米,改水率達100%,改建衛生廁所2659座,綠化村莊2885平方米。
2010年,全縣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21起,死亡7人,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34,比上年下降2.9%。
注:
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核算數。
2、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 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