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全縣上下扎實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年”活動,以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縣社會經濟呈現速度加快、效益趨好、結構優化、活力增強、和諧發展的大好局面,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邁出了全面建設“三個旌德”的堅定步伐,為“十二五”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開局。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0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增長12.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51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3.29億元,增長19.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26億元,增長7.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7304元。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為21.1:51.0:27.9。工業化率由上年的33.5%提高到40.1%。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81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
二、 農 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144公頃,增長0.5%;油料種植面積3781公頃,下降6.2%;棉花種植面積110公頃,增長15.8%;蔬菜種植面積2667公頃,增長0.3%;。
全年糧食總產63831噸,增長2%;油料產量6910噸,下降2.1%;棉花產量150噸,增長27.2%;煙葉產量270噸,增長350%;茶葉產量350噸,增長5.4%。
2011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
產品名稱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糧食 |
63831 |
1.99 |
|
其中:夏糧 |
430 |
-4.65 |
|
油料 |
6910 |
-2.1 |
|
其中:花生 |
1100 |
-0.18 |
|
油菜籽 |
5100 |
-2.86 |
|
棉花 |
150 |
27.19 |
|
烤煙 |
270 |
350 |
|
蠶繭 |
295 |
3.15 |
|
茶葉 |
350 |
5.42 |
|
蔬菜 |
48000 |
0.65 |
|
水果 |
1120 |
1.54 |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800公頃,退耕還林面積2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8.19%。
全年肉類總產量9021噸,增長1.1%。全年水產品產量1700噸,增長3.3%。
2011年,全縣省級龍頭企業6家,截至2011年底,全縣擁有1個全國綠色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3個市級以上標準化于畜禽養殖小區,15家三品農產品有效認證企業,5家無公害農產品企業,4個綠色食品認證企業,9個有機食品認證企業。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2011年,全縣實施新農村共實施“一事一議”工程項目83個,建成10個美麗和諧村莊、3個文化特色村,新建農民書屋26個,新建農民休閑廣場14個。
2011年,有效灌溉面積達8850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0公頃,達到770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75862千瓦,比上年增長5.8%; 農用拖拉機達到2844臺,增長20.3%,聯合收割機達到166臺,增長3.1%;全年農村用電量2639萬千瓦小時,增長1.9%;化肥施用量(折純)7072噸,下降0.3%。
二、 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6億元大關,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6家(新口徑),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75億元,比上年增長31.4%。規模以上工業中,分所有制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6099萬元,比上年增長6.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577萬元,下降4.3%;國有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421萬元,增長0.7%。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實現增加值67409萬元,同比增長60.4%,輕工業實現增加值30015萬元,下降4.1%。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分布的13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8個行業的工業生產保持增長。增速最快的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135.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非金屬礦選業分別比上年增長64.2%和18.7%,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2%,金屬制品業增長12.5%。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玻璃纖維紗增長181%,供電量增長31.5%,售電量增長29%,燈用鎮流器增長19.2%,光電源增長2.1%。
2011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大米 |
噸 |
31374 |
-19.1 |
|
竹地板 |
平方米 |
1569544 |
-2.3 |
|
玻璃纖維紗 |
噸 |
7312 |
181 |
|
電光源 |
萬只 |
996 |
2.1 |
|
燈用鎮流器 |
萬個 |
125.5 |
19.2 |
|
售電量 |
萬千瓦時 |
22931 |
29 |
|
供電量 |
萬千瓦時 |
25001 |
31.5 |
2011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8622.5萬元,比上年增長60.7%;實現利潤總額24388.4萬元,比上年增長19.2%;產成品庫存10008.3萬元,比上年下降27.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327.6,比上年提高96.8個點,再創我縣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歷史最高水平。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8568萬元,比上年增長8.2%。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影響,三級及以上建筑企業完成房屋建筑面積103223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9.4%;竣工面積85250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6%。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0071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32.6%。其中,城鎮投資138925萬元,增長32%;農村投資72547萬元,增長35.6%;工業投資184704萬元,增長48.8%。

三次產業投資中第二產業增長迅猛,工業投資比重上升。2011年,全縣第一產業投資下降36.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8.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3.3%。二產中工業投資184704萬元,增長48.8%,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份額由上年同期的65.9%提高到73.9%,工業投資比重上升8個百分點。
從重點項目看,2011年全縣5000萬元以上新開工的項目共11個,累計完成投資50600萬元;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個,比2010年增加3個。
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8599萬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40.3%。全年房地產施工面積294632平方米,竣工面積22625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12918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43234萬元。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08656.1萬元,比上年增長17.4%。分銷售地區看,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4900.9萬元,比上年增長17.9%,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3755.2萬元,增長16.9%。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5166.3萬元,增長17.6%;零售業76332.8萬元,增長18.7%;住宿4040萬元,增長32.1%;餐飲業23117萬元,增長23.2%。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全年實現商品銷售2231.8萬元,增長23.7%。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60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42.2%,其中,出口1608萬美元,增長143.4%。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家,達到7家,合同利用外資315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93.6萬美元,增長122.4%。
在去年榮獲中國十佳休閑養生旅游縣桂冠后,今年按照“融入黃山圈,打響靈芝牌,做好徽文章”的總體思路,圍繞“發展特色旅游,突出生態休閑,打造旅游強縣”的具體目標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旌德)靈芝產品博覽交易會”,“中國靈芝之鄉,休閑養生天堂”旅游品牌日趨成熟。全年接待游客 65萬人次,增長26%,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5億元,增長28%。全縣A級景區數達到3家,全縣星級賓館總數達到4家,旅行社總數達到4家。
七、交通和郵電
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147540萬噸公里,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0%,公路客運周轉量13919.8萬人公里,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5%。年末全縣民用汽車保有量5040輛。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年末固定電話35600戶,移動電話用戶46650戶,年末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計算機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0258戶。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財政總收入完成44777萬元,比上年增收14470萬元,增長47.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079萬元,比上年增收9186萬元,增長51.3%。各項稅收收入完成37209萬元,增長40.1%。地方財政支出77843萬元,比上年增長28.2%。其中,科學技術支出增長26.7%;醫療衛生支出增長5.3%;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16.2%;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20%;教育支出增長165.1%。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人民幣口徑,下同)332906萬元,比年初增加48168萬元,增長16.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12139萬元,比年初增加29897萬元,增長16.4 %。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44981萬元,比年初增加38827萬元,增長33.8%,其中涉農貸款112742萬元,增長24.9%。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縣共有各類學校66所,在校學生13009人;教職工 1275人,其中專任教師1138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1200人;職業高中學校1所,在校學生830人;初中7所,在校學生2667人;小學17所,在校學生5283人;幼兒園25所,在校學生2512人,特教1所,在校學生8人。義務教育普及程度保持了較高水平。2011年,全縣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99.27 %,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2.26%。高中教育得到快速發展,高中毛入學率達87.52%。
全年專利申請量40項,授權量74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65項,外觀設計4項。有5家企業申報省高新技術產品,有8個產品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產品。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個,高新技術產品達到29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縣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 1所。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6項,其中:省級1項,市級4項。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綜合人口覆蓋率98%。
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6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衛生院1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09人,其中執業醫生266人,注冊護士159人。衛生機構共有床位376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0798萬人,參合率為96.07%。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得到加強。
在“書香梅林杯”宣城市第一屆中小學生運動會上,我縣共獲得9枚金牌、1枚銀牌和3枚銅牌的好成績,旌德二中女子排球隊獲得女子排球少年乙組第一名,我縣代表隊獲“體育道德風尚獎”。 成功承辦了2011年“金立手機杯”全國圍甲聯賽第五輪比賽,俞斌、曹大元、周鶴洋、王元、趙守洵、陳盈等一行十幾人來我縣參加比賽。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先后舉辦了“慶三·八”電力杯第五套健身秧歌比賽、首屆智力運動會暨“香格里拉花園杯”象棋賽、“雙德房產杯”圍棋賽、第二屆“觀志實業杯”業余足球聯賽、“新義礦業杯”籃球聯賽等多項賽事活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規模呈負增長趨勢。年末全縣戶籍人口150575人,比上年末減少200人,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1‰。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435元,增長 18%,其中:工資性收入3284元,增長25%,家庭經營收入2342元,增長2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408元,增長35%,其中食品支出增長35%,交通通訊支出增長30%,居住支出增長14%。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8.07%。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8.7平方米。
年末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9296人,比上年增長4.9%。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6484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8219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為83520人,比上年增長48倍。
2011年,全年有2096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5418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戶實現應保盡保。
十二、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達標率100%,工業煙塵排放量達標率100%。
2011年,“千村百鎮示范工程”、美麗和諧鄉村及新農村建設投入1350萬元,農民投入達485萬元,解決農村1.6萬人安全飲水,改建衛生廁所4600座,硬化村組道路42.5公里,硬化溝渠5500米,安裝路燈520盞,村莊綠化4140平方米,設置垃圾桶(池)450個,清垃圾7100噸。
2011年,全縣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16起,死亡4人,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15,比上年下降55.9%。
注:
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核算數。
2、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 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