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縣上下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主動適應新常態,以“秀美旌德提升年”活動為抓手,圍繞全域旅游主導戰略,積極推進“調轉促”,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33.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6.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5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4.9億元,增長4.6%;第三產業增加值12.2億元,增長10.7%。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為19.3:44.4:36.3,服務業占比較上年上升2.3個百分點,全域旅游戰略效果初顯。工業化率為33.3%。
2015年全縣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
單位:萬元
|
指 標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生產總值 |
335576 |
6.5 |
|
第一產業 |
64730 |
3.7 |
|
第二產業 |
148917 |
4.6 |
|
工業 |
110597 |
3.7 |
|
建筑業 |
38320 |
7.6 |
|
第三產業 |
121929 |
10.7 |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10853 |
4.2 |
|
批發和零售業 |
17657 |
7.3 |
|
住宿和餐飲業 |
5430 |
7.1 |
|
金融業 |
13040 |
21.0 |
|
房地產業 |
8332 |
4.9 |
|
營利性服務業 |
14542 |
15.0 |
|
非營利性服務業 |
44254 |
12.7 |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176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075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24公頃,甘蔗種植面積152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822公頃。
全縣糧食產量穩定,我縣糧食總產量為61771噸,增長2.1%。油料產量6292噸,增長4.2%。棉花產量136噸,增長0.7%。煙葉產量1245噸,下降12.6%。茶葉產量431噸,下降7.9%。
2015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
產品名稱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糧食 |
61771 |
2.1 |
|
油料 |
6292 |
4.2 |
|
其中:花生 |
1300 |
-3.0 |
|
油菜籽 |
4212 |
6.9 |
|
棉花 |
136 |
0.7 |
|
烤煙 |
1245 |
-12.6 |
|
茶葉 |
431 |
-7.9 |
|
蔬菜及食用菌 |
51536 |
1.5 |
|
瓜果類 |
17598 |
0.1 |
年末全縣生豬存欄48510頭,比上年增長0.4%;全年生豬出欄74210頭,下降1.2%。全年肉類總產量9264噸,比上年下降0.4%。全年水產品產量1958噸,增長2.5%。
2015年,全縣新增“三品”認證6個,祥云(茶葉)成為我縣首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獲批“省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試點縣”,發放農業“助保貸” 1730萬元,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年新增省級龍頭企業3家、示范合作社1家、示范家庭農場7家。發展黃精、白芨等林下經濟作物42000畝,榮獲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稱號。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8.86萬千瓦特,比上年增長5.5%;全年農村用電量3354萬千瓦小時,增長3.4%;化肥施用量(折純)4633噸,下降3.1%。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5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8戶,比上年增加8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2111萬元,比上年增長1.6%。
15個大類行業中,非金屬礦采業、造紙和紙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四行業保持較高增長,分別為38.1%、43.8%、99%和156.6%。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7.8億元;實現利潤2億元,資本保值增值率為92.48%。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情況如下:建筑用天然石材16566立方米,同比增長32.2%;螢石77676噸,同比增長31.4%;人造板10.8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8.6%;玻璃纖維布生產481.1萬米,同比增長21.8%。
2015年末全縣資質內建筑企業4家,全年建筑業總產值2.46億元,增長10.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4.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2.6%;竣工面積21.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1.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7億元,同比增長19.2%。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48.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3.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2.1%。分行業看,工業投資增長23.2%,其中制造業增長18.8%。
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1.1億元,同比增長21.1%。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3.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4%;商品房銷售額65626萬元,同比增長38.2%。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9.9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分銷售地區看,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5%,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1%。按行業分,實現批發業銷售額增長11.5%;實現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7.6%;實現住宿業營業額增長6.5%;實現餐飲業營業額增長13.9%。
2015年末全縣限額以上單位共32家。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全年實現商品零售額4.4億元,增長20.5%,其中,汽車類類增長33.2%,中西藥品類增長111.9%,糧油、食品類增長21.3%,日用品類下降6.7%,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4.3%,受電子商務沖擊,服裝、鞋帽類商品零售額下降15.1%。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577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4.6%,其中,出口5770萬美元,增長24.6%。
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個,到位資金19.7億元,增長47%;實際利用外資1415萬美元,增長19%。
全域旅游高位推進。全年建設完成38個A級以上景區、160個景點和2個鄉村旅游集聚區,發展農家樂和農家客棧140家,路西景區創成3A級景區。全年建成12個觀光采摘體驗農場,成功爭創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
創新全域旅游統計。2015年,從旅游發展指數調查、旅游收入調查兩個方面進行探索,通過對旅游保障、旅游景氣、旅游收入等三方面調查,測算出我縣2015年度全域旅游發展指數為3262分(以上年度為1000分),全域旅游收入增長46%,全域旅游取得顯著成效。
七、交通和郵電
2015年,全縣人民期盼已久的京福高鐵正式通車。323省道一期改建竣工通車,實現我縣一級公路零的突破。
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155083.5萬噸公里,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下降2.49%,公路客運周轉量65754.6萬人公里,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29%。年末全縣民用汽車保有量15515輛,公共汽車營運車輛11輛,出租車79輛。
年末固定電話3.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9.3萬戶,年末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計算機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3萬余戶。
八、財政和金融
2015年,全縣財政總收入66707萬元,增長6.8%。其中稅收收入完成50856萬元,增長6%。地方財政收入48955萬元,增長5.6%。全縣財政支出123064萬元,增長12.6%,其中,城鄉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6.3%,教育支出增長27.6%,醫療衛生支出增長32.7%,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11.4%。
2015年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55.4億元,增長17%。其中,住戶存款余額為37.6億元,增長14.2%。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28.9億元,同比增長15.8%。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縣共有各類學校18所,在校學生9645人,專任教師906人。其中:中職學校1所,在校學生472人;中學8所,在校學生3508人;小學9所,在校學生5665人。
全年完成專利申請量279件,其中發明專利146項,實用新型專利112項,外觀設計21項。獲得專利授權135件,其中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105項,外觀設計14項。有8家企業13個產品獲得省高新技術產品。2015年有3家企業被認定為安徽省創新型試點企業。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縣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所。共有文物保護單位31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3項,其中:省級2項,市級6項。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綜合人口覆蓋率98%。
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5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衛生院1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518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318人。衛生機構共有床位530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1063人。
2015年, 全縣組織232人的體育代表團參加宣城市第一屆運動會,青少部獲16金9銀13銅,成人部獲1金4銀2銅。
全民健身活動蓬勃發展,先后舉辦了中國·旌德自行車騎行邀請賽、“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比賽、全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暨陽光體育大會、全縣小學生乒乓球比賽等。全年全民健身活動在各協會廣泛開展,縣乒乓球協會、縣籃球協會先、縣羽毛球協會、縣足球協會、縣戶外山水運動協會、縣圍棋協會、自行車運動協會等,都開展了各種形式健身活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縣戶籍人口149986人,其中:城鎮人口48159人,鄉村人口101827人。按性別分,男性人口77856人,女性人口72130人,性別比為107.9:100。常住人口12.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4.16%。
全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4228元,增長9.7%。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0579元,增長9.5%,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9900元,增長8.6%。
年末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6257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7300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4300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121063人。全年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5000人。全年參加生育保險人數8800人。參加城鎮失業保險人數7730人。全年新增就業353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內。
2015年末全縣社會福利收養機構13個,社會福利收養單位床位830張。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對象做到了應保盡保,其中:城鎮居民1238人,農村居民5665人。
十二、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5年,開展以“保水、保土、保空氣、增綠”為主題的“兩山行動”,大力推進水土保持、地質災害點治理、礦山復綠工作,建成城區大氣監測站。森林增長工程落實人工造林9250畝,完成生態修復12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5.1%。國家生態縣創建通過環保部技術核查。
2015年,完成5個省級中心村和10個鄉村旅游特色村建設。“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全覆蓋”做法在全市推廣,成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美麗鄉村建設整縣推進試點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首批通過省級驗收。
2015年,全縣共發生事故8起,死亡5人。其中:工礦商貿其他類事故1起,死亡1人;道路交通事故6起,死亡4人;火災事故1起,沒有人員死亡。占年度總控制指標的83.3%。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151,低于市政府安委會下達的指標(0.215)。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2011年國家統計制度改革,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及房地產。